当前位置:MFC金属板材成形网 > 正文

材料技术在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020-02-26 14:18:11 来源: 汽车工艺与材料
收藏
导读: 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可从设计、工艺方面入手,如设计的造型优化、零件合理布置等;工艺的浅拉延、套裁冲压、辊压应用等。实际上,材料成本在冲压成本中占比较大,约 60% 左右。通过材料技术手段进行冲压成本控制,具有很大空间。本文从材料技术方面介绍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方案,包括材料种类优化、“热代冷”技术应用、锌层优化、材料供货尺寸控制等。

文:徐明琦 王彦  闫丽红  谢文才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长春 130011;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1 前言

2017年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68.27万辆和363.34万辆,同比均增长16.9% [1]。销量增长的同时,主机厂越来越重视制造成本控制。冲压作为四大工艺之一,也成为主机厂关注的重点。冲压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加工费、设备工装摊销费、人工费、运输费等,其中材料费占冲压成本的60%以上。在钢材市场回暖、材料价格上涨的今天,冲压材料降成本带来的利润提升是很可观的。

商用车冲压材料集中于驾驶室和车架部分(动力总成部分独立计算)。其中:驾驶室部分约占总质量的20-30%,其余为车架部分。

由于驾驶室与车架功能性的差异,产品设计要求并不一致,冲压所用材料也不相同。驾驶室冲压主要采用镀锌钢板、冷轧钢板,抗拉强度基本处于 590 MPa 及以下;车架则主要采用热轧钢板、酸洗钢板,屈服强度等级通常大于370 MPa。商用车冲压用主要材料种类及牌号情况如表1所示。

目前,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主要从设计、工艺方面入手。实际上,通过材料技术手段进行冲压成本控制,也具有很大空间。

2 材料技术

材料技术在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的总体原则是:综合利用材料性能、成本优势,为整车不同位置的零部件选择材料,在满足产品设计需求的同时,实现零件材料成本控制。

2.1 材料种类优化

2.1.1 材料优选次序

冲压零件的材料应尽量选择有成本优势的钢材种类。按生产方式分类,优选顺序应依次为热轧钢板、热轧酸洗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普通冷轧钢板生产的冲压件,可采用低延伸率钢种等强替代,按钢材牌号分类,优选顺序应依次为 DC01、DC03、DC04、DC05、DC06;高强度钢板优选顺序应依次为高强度低合金钢、双相钢、Trip钢、第三代高强钢。

2.1.2 材料合并统一

单一车型中,材料牌号、规格组合建议控制在 50 种以下,并且越少越好,以降低库存,避免造成成本积压。对于工艺消耗定额≤1 kg的零件,不建议新增材料牌号、规格,而应联合设计师进行材料合并统一。如现生产较少采用且易锈蚀的

SAPH440热轧酸洗板可用车架常见的370 L替代。

同时,材料的选择应尽量为钢材供应商的成熟种类、牌号、规格。如钢铁厂较少生产的 500 L/ 7.5 mm 热轧板可用 500 L/8 mm 热轧板替代等。

这样可缩短钢材供应商供货周期,降低采购价格。

同时,在产品设计、工艺优化阶段,应尽量结合生产现状,采用与现生产相同的钢材种类,便于后期管理,且避免少量采购造成价格过高、余料浪费或成本积压。

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同步工程,力求设计与工艺的同步化开发,减少后期设计变更、工艺问题。而为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同步工程应向后延伸,实现设计、工艺、生产的三者同步,专业衔接、资源互补。

2.1.3 高强钢代低强度级别钢

商用车对整车载重性能要求较高,这就对车架提出更高的强度及疲劳要求。大梁用钢屈服强度高,且具有一定的冷弯性能,在车架纵梁件或横梁件中应用广泛。在 20 世纪,车架设计还普遍采用屈服强度较低的 16Mn 钢。21 世纪开始采用屈服强度500 MPa/8 mm厚度的大梁钢,与16Mn钢相比,屈服强度提高 40%以上,疲劳强度也有较大提升。日本在车架生产方面,已普遍采用780 MPa级别钢板。国内的宝钢、鞍钢通过近几年的开发,也已具备700 MPa级别大梁钢生产能力[2]。东风商用车、集瑞联合重卡等已将 600-700 MPa、单层梁应用于整车生产,如图1所示。从材料消耗定额的角度考虑,通过高强钢代低强度级别钢,实现冲压材料成本降低。

2.2 “热代冷”技术应用

受益于日本钢铁行业的先进技术,日本商用车企业常用热轧钢替代冷轧钢,降低冲压材料成本。日本新日铁可生产 1 mm 以下的热轧钢板,表面质量与冷轧钢板一致,优级可替代商用车驾驶室外覆盖件使用。

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薄板连铸连轧技术,即通过将连铸、加热、轧制有序结合,以期实现短流程生产薄钢板。武钢毛新平院士自2004年开始,研究超薄规格热轧带钢;日照钢铁通过带钢无头连铸连轧技术(ESP),可批量生产0.8 mm超薄热轧钢卷;河北钢铁开发出 1780 生产线,所生产 SPHD 屈服强度高于冷轧钢板、成型性能略差于 SPCD[3]。国内薄板坯生产及供货能力见表 3,可部分替代冷轧钢板进行冲压材料成本控制。

“热代冷”技术也对模具的供应商、模具的后期调试及批量生产中的质量,带来较大挑战。

2017年,国内某汽车联盟机构组织其专家委员,对 “热代冷”技术可行性、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

2.3 锌层优化

在满足产品性能及防腐要求的情况下,可对镀锌钢板进行优化。如采用相对价格较低的普通镀锌钢板替代合金化镀锌钢板;采用热镀锌钢板替代电镀锌钢板;采用 Z 60 锌层的钢板替代 Z 80 锌层钢板。对于等厚锌层的不同锌层重量价格差异情况见表4。

2.4 材料供货尺寸控制

2.4.1 卷重选择

对于生产批量较大且工艺消耗定额较高的零件,建议提高钢材卷重,可提高开卷下料加工的工作效率,减少损耗的单个毛坯公摊,进而降低工艺消耗定额。


2.4.2 厚度选择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钢材供应商对不同钢种的厚度可供范围。可供材料范围可参考供应商产品手册及供应商设备、供货情况。

2.4.3 卷宽选择

在工艺设计前期,应考虑采购的原材料卷宽价格优势,尽量采用钢铁厂批量生产的钢板宽度。目前钢铁厂生产的汽车用钢宽度集中处于1 200-1 500 mm 之间,因此,在钢卷选择时,应优选该范围内的宽度。

在选择车架部分纵梁、横梁生产的钢卷时,应对倍尺关系进行计算;倍尺越多,则钢卷头尾损耗的越大;倍尺越少,则生产效率越低。

此外,热轧钢卷切边量也应进行一定控制,在保证圆角全部切除及钢板边缘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在1-1.5倍板厚即可。

2.5 尺寸允许偏差控制

2.5.1 厚度允许偏差

在钢材采购时,可要求钢材供应商对厚度允许偏差向负控制,而接近有一定减薄的目标值。这样,每个钢卷的切板数量增加。日本部分商用车企采取厚度允许偏差向负差控制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板材厚度,提高每个钢卷出板数量。

某主机厂将钢材厚度偏差要求明确写入企业标准:针对厚度大于0.5 mm、抗拉强度小于590 MPa 的冷轧钢材,目标厚度应

是标准厚度的0.97倍,而允许偏差应以目标厚度为中值。表5为某主机厂厚度允许偏差执行标准。


2.5.2 宽度允许偏差

钢材采购及工艺计算材料消耗定额时,钢板宽度允许偏差应以国标或以下为准。切边冷轧钢板及不切边热轧钢板的宽度允许偏差建议如表6、表7所示。

2.5.3 长度允许偏差

针对长度允许偏差,应在供应商供货技术协议中进行规定。尽量控制在供应商成材率最高,且长度允许偏差最佳的合理范围内。以公称长度在2 000-4 000 mm的热轧单轧钢板为例,通常情况下,最优长度允许偏差在 20 mm 左右,使公差最小,且成本最优。

2.6 材料多样化
在欧洲,曼恩、斯堪尼亚、沃尔沃公司等,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制造工艺,实现多元化材料生产。如图 2 所示,曼恩保险杠、顶盖等部分外覆盖件利用 SMC 代替钢材实现减重降成本;沃尔沃车架以型材替代板材冲压提高强度降成本等。既达到降成本的目标,又实现整车轻量化。
3 材料定额
汽车材料通过材料定额体现在整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材料定额管理运行机制,有助于成本控制。 
材料定额管理属材料技术范畴,通常涉及设计部门、制造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合理的定额流转方式通常如下:设计部门发布材料清单;制造部门制定材料定额,并发布至生产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利用材料定额组织生产;财务部门利用材料定额进行成本核算;采购部门结合材料定额及生产计划,订购原材料。具体流程见图3。

4 结束语

材料技术可以为商用车冲压成本控制提供更多可行方案,随着商用车企对成本重视程度的提升,以上方案也将逐步应用于汽车设计及制造生产过程中。

相关阅读: 知识类文章 MFC转载

分享到: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

我来说两句(共0条评论,0人参与)注册 登录 |

  •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品牌展厅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推荐专题

 

微信公众号

冲压钣金门户

扫描或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