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
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按涂层来分可分为二涂层体系(底漆+面漆);三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或金属闪光漆/罩光清漆);四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罩光清漆,适用于对涂装要求更高的豪华车)。
一般最常见的是三涂层体系,装饰性要求高的轿车车身、大客车和旅游车车身、载重汽车的驾驶室等一般采用三涂层体系。大型客车、旅行车车身一般涂装工艺如下:前处理(除油,除锈,清洗,表调)⇒磷化⇒清洗干燥⇒底漆⇒干燥⇒腻子粗刮⇒(干燥,打磨,擦净)⇒腻子细刮(干燥,打磨,擦净)⇒中涂(干燥,打磨,擦净)⇒修整(快干中涂,干燥,打磨,擦净)⇒面漆(干燥或罩光)⇒分色(干燥)
2、漆前表面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优质涂层,涂漆前需对被涂物表面进行的前处理工作,均称为漆前表面处理。漆前表面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它对整个涂层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表面清理(除油,除锈,除尘等)和磷化处理两个部分。
表面清理有一下几种方法:
(1)用热碱液清洗和用有机溶剂擦洗除去油污;在玻璃钢表面先用320-400目砂纸先打磨,然后用有机溶剂清洗除去脱膜剂;车身表面的黄锈应用磷酸配制的清洗液擦洗,以保证涂层有优良的防腐蚀性,以及涂层与被涂物表面有良好的附着力。
(2)对经清洗过的被涂金属制件表面进行各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对钢板制件进行特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和基材的结合力。3、涂装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底漆干膜厚度40-50μm 。刮腻子
刮腻子的目的是消除被涂物的不平整度。
腻子应刮在干透的底漆层上,一次涂刮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5mm,应采用新型的大面积刮涂腻子法。这种方法腻子易形成大面积平整,在不影响生产进程的前提下,提议每刮一次腻子均应干燥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刮下一次腻子,腻子以刮2-3次为好,先厚刮再薄刮,这样可增强腻子层的强度和进一步提高平整度。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