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的主体,“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终于成立了。
9月的第一天,一张照片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朋友圈传播。照片中雷军站在中间,他身后是“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背景板,上面印着小米的logo。而小米大家电部原总经理李肖爽以及小米参谋部原副参谋长于锴二人也站在雷军身后,在外界看来,这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此前的转岗传言,他们确实正在参与小米汽车相关业务。
除了内部,小米在行业内掀起“抢人大战”。AI财经社了解到,从百度到吉利,均有技术人员被小米挖角,其中不乏原公司培养多年的技术人才。
然而,小米的步伐仍然慢于外界期待。根据小米官方消息,小米汽车收到的简历已超过2万份,但完成入职的仅有300余人。这一比例,使得小米几乎成为2021年最难应聘的公司。
“我接触过好几个城市的招商部门,这些招商部门都说即将引入小米造车。”一位汽车行业供应链公司的高层告诉AI财经社,外界近期关于小米造车将落户某城市的“独家消息”,多半来自不同主体的放风,但据他了解,一切还悬而未决,“外界对小米造车的期待太大,大过了它现阶段所能实现的。”
小米造车内外抢人,“年轻人”被召唤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图片来源:雷军微博)
据AI财经社了解,今年4月份,小米内部已经开始了“高管转岗”的工作,其中不少高管转去了小米汽车业务线。在一份内部流传的自称是转岗的标准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转岗人员原工作必须偏技术和研发方向,这也和小米汽车招聘的需求相吻合。
在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的当天,雷军在微信公众号中说,“小米造车迎来关键性里程碑”。他谈到,目前小米集团拥有了1.6万名工程师,此后还将扩招5000名。而这些工程师人才都将对小米汽车业务形成支持。
除了内部转岗外,“抢人”的另一个方向为行业内其他公司。小米挖人在今年3月就已经在圈子里弥漫开了,有猎头透露,与其他造车企业相比,小米给出的offer极具吸引力,薪资比市面的高出近20%-30%。
近几个月以来,无论是在公司的餐厅还是咖啡厅里,一汽的电池专家李鹏飞总能听到一些年轻人表达要去小米汽车试水的想法。“小米光环太大了,小米手机塑造的高配置、黑科技、高性价的形象,让很多崇尚技术的年轻人很受鼓舞,而且小米还宣布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金,实力也很雄厚。”他很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人投过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小米官网上的反馈信息只是“初筛”。有的人接到一轮面试后,两周过去了,杳无音讯。一些人等得不耐烦了,向那些已经通过三面的人,咨询面试间隔的周期。那些刚刚通过三面、还没有拿到offer的人,成了大家眼中的“大咖”。
他们聚集在脉脉平台上,已经组建了“小米汽车求职互助小组”,发出了281个帖子。他们的身份既有吉利、比亚迪、北汽这样自主品牌的车企,也有来自上汽、一汽这样的合资企业。
据AI财经社了解,6月以来,小米集团确实公开密集地发布招聘信息,从自动驾驶岗到整车职位、三电等岗位。7月28日,雷军还在微博账号上,亲自宣称为小米汽车招揽500名自动驾驶精英。
然而,小米汽车火热的另一面,是有些人认为小米基础薪资没有竞争力,期权需要5年才能拿满。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真正能和公司走满五年,最终变现的人凤毛麟角。他们会拿蔚来汽车的例子做比较,蔚来成立当初,就是全员持股,但是最终熬到蔚来上市变现的最多只有1/10。
7月下旬,李鹏飞接到猎头的电话,但在了解小米岗位能开出的薪资待遇后,他拒绝了猎头的邀约。
“我在一汽已经做到了电池技术的负责人,去一家新的车企有自己的期望值。像小米造车、滴滴或蔚来等新势力汽车公司,我的薪资期望底线就是当前薪资的double。”李鹏飞告诉AI财经社,他目前的年包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