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的电池系统位于地板下方,下图中底盘中间的凹槽就是放置电池的地方。
当然i3的碳纤维车身给动力电池系统减少了不少负荷,得以让存储的电量支持整车行驶更多里程。
刹车时,能量会通过电机回收到动力电池系统中。
如果是增程版的i3,长距离的行驶还可以通过增程器给缺电的动力电池充电,以保证长距离行驶。
OK,到现在应该可以有个大概了解了。但这套电池系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接下来,将给大家进行说说。
电池模块装配前,需要进行等离子清洗(plasma clean),主要目的是去除表面污物,提高改善表面能,这是为下一步的涂胶工序做准备。
电池模块组装前,需要表面涂胶,保证模块装配的稳固可靠。至于这个胶导不导热,社群里讨论有点分歧,我作为非专业人士,就不好说啦。
开始模组装配,全部是机器人自动化装配。
先把单排电池装配到一起,外面包上一层膜。
两排电池由机器人放在一起,并安装侧板。
离近一点看,更清楚一些。
模块装配好了,你有力气,麻烦你搬走:P(带ABB的LOGO的机器人无可避免地乱入了)。
模块上的线束啥的,还是需要人工操作一下的,但也已经是比较省事了。
之后的激光焊就没啥好说的了,应该是连接片和极柱的焊接吧。
hello,你的好友电池箱上线了。
据说往电池箱体立装的是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机器人将电池模组放入电池箱体中。一个兄弟装电池,一个兄弟上螺丝,好基友配合真默契啊。
装箱前特意停顿了一下,那里貌似有个CCD光源,是要检查外观,还是扫条码?抑或还是其他用途?微信社群里的朋友们说扫条码的可能性比较大。小编也是这样认为,保证追溯性嘛。另外,等另外一个机器人装完螺栓,也是其等待的可能原因。
线束、接插口设计的不错,安装不费什么劲。值得我们学习。不得不吐槽一下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的设计,安装、维护都很费劲,成本有很多都浪费到这里了。
这个箱体盖板还是要靠人工来啊。估计是考虑采用机器人和人工成本之间的差别吧。大家觉得这里用机器人是否值得?
上螺丝这种繁琐的活还是机器人上手好一点,效率高。
装配完毕,等充电测试完毕,就可以进入到整车总装车间了。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