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核心产业链必须强化!
2019-07-31 15:11:35 来源: 汽车跑酷,宁南山,人和岛,一览众车
导读:
我们汽车第一大国地位,几乎都是建立在由外资企业垄断核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状态下实现的。
中国在零部件产业链的生存状态远比40%的自主品牌汽车占有率要严峻的多。
一、零部件产业链
通常仅在主机厂装配的汽车零部件数量就超过1500个,而所有散件总和超过2万个。某种程度上讲,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决定了汽车整个生命周期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没有那个行业对其产业链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
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并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
汽车上单车价值量较高(超过1000元)的总成件主要有发动机、变速器、座椅、轮胎、车灯、车机、转向系统、空调器、制动系统等,其中发动机技术主要由主机厂掌握(核心自配);
变速箱主流技术(自动挡)掌握在国外几大巨头手中(国产化程度较低);座椅国内已经有部分企业进入全球供应体系(岱美股份、继峰股份);
轮胎方面国内上市公司集中在后装市场配套,玲珑轮胎是前装客户(大众全球)领先突破的企业之一;
车灯国内上市公司星宇股份是第一梯队的自主前装品牌,配套合资外资客户;转向总成前瞻技术在博世、加特可手中,国内耐世特等企业近年来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空调器国产化程度较高,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松芝股份、奥特佳和三花智控等均有前装客户配套;制动系统基本实现国产化,集中在江浙一带,上市公司主要是拓普集团、亚太股份、万安科技、伯特利等。
二、国内汽车产业链现状
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零部件和整车产业链产值比较一般超过1.7:1,而我国只有1:1,也就是说,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是零部件配套比例并高。很多核心零部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的零部件产业链比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还要落后。以2017为例,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值是我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工业品,仅次于集成电路。
《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罗列了全球最大的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各国表现如下:
日本最多,有26家入榜;美国第二,有21家入榜;德国第三,有18家入榜;中国第四,有8家入榜。
从该榜单中的入选数量可以看到,汽车零部件的国别集中度非常高,日本、美国、德国三个国家之和达到了65家,三国处于绝对联合垄断状态,而且这三个国家的零部件基本控制了整个产业链的核心部分。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表现看似还是不错的,位列第四,有8家上榜;包括因为申报原因未上榜的两家,如下共列举了算是中国最大的10家零部件供应商。
延锋位列第(16位):上汽集团的嫡系零部件企业,主要生产仪表板、门内饰、保险杠、座椅、方向盘等。
海纳川(65位):是北汽集团的下属零部件企业,业务范围和延锋接近。
中信戴卡(71位):铝合金车轮制造商,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尽50%,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
德昌电机(79位):世界最大的马达制造商之一,汽车马达相关的零部件。
五菱工业(80位):柳州五菱下属企业,主要为五菱微面供应底盘、仪表等相关的零部件。
和敏实集团(92位):各类装饰条、密封条、座椅骨架等。
万向集团(未上榜):以汽车传动系统为主,兼顾其他底盘系统。
福耀玻璃(未上榜):汽车风窗玻璃。
中国的这几家上的了榜的企业,基本以依靠母公司的业务为主,排名总体偏后,集中在汽车产业链内、外饰等非核心领域为主。
而在天窗系统、气囊、底盘系统、灯具、汽车电子、ESP及制动系统、发动机精密零部件、汽车辅助驾驶等科技含量和价值高的领域,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到10%。
在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就与现状分析》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外资、合资企业平均利润率约为10%至15%,而自主企业利润率大部分在2%至3%。
可以说,中国在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上全线不强。
三、自主品牌典型车型分析
每当自主品牌有某个重量级车型上市时,都会吹嘘自己车型上用了哪些名牌零配件,与那些豪华品牌同供应链。对于消费者可能是购买亮点,而对于汽车从业人员而言却甚是尴尬。
以吉利某车型为例,来看下其重点宣传的配置都是哪里来的:
矩阵式LED大灯是法雷奥的(法国);轮胎是固特异的(美国);音响是BOSE的(美国);发动机是沃尔沃的(被吉利收购);变速箱是爱信的(日本);而重点宣传的ICC智能驾驶、APA全自动泊车及L2驾驶辅助系统、ESP等均来自博世(德国)。我们看到,作为亮点的核心配置没有一个是国内的。
同样的情况如荣威Marvel X、长安CS55、吉利博瑞GE等,被主机厂吹的天花乱坠L2级自动驾驶系统,也均是来自博世。
而长城哈弗,其引以为傲的自主开发的1.5T发动机,其主要精密配件、发动机电控管理等均来自舍弗勒、德尔福等外资企业。
如果说汽车机械、电控等领域是外资百年发展的技术积累,但是在最流行的辅助驾驶、智能驾驶系统方面,也同样是外资的市场。无论是自主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企业,这些系统基本都来自外资供应商,除了提供集成解决方案,还提供整车标定。而在无人驾驶的芯片领域,外资更是处于垄断地位。
综述
如上,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产业链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情况比自主汽车品牌还悲惨。
建立在由外资主导的产业链基础上,一个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只需5年时间。但是建立自己的整个零部件核心产业链,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准备。
但是只有建立真正有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才能称得上汽车强国,才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
希望中国在自主品牌发展和向上突破的同时,更能静下心来,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上脚踏实地的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希望若干年后,在中国汽车品牌卖向全世界时,车里流淌的可以是中国企业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