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MFC金属板材成形网 > 正文

16年前,我国首辆氢燃料轿车研制成功 中车电动“氢”自见证

2019-08-21 14:33:01 来源: 中车电动
收藏
导读: 2003年8月8日,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国首辆氢燃料轿车研制成功,使我国取得了氢能源汽车国际领域的话语权。当年,由中车电动攻关研制的氢燃料电池轿车DC/DC变换器就是“超越一号”的核心部件。这是中车电动与新能源汽车的一见“氢”心。

【MFC金属板材成形】2003年8月8日,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国首辆氢燃料轿车研制成功,使我国取得了氢能源汽车国际领域的话语权。

当年,由中车电动攻关研制的氢燃料电池轿车DC/DC变换器就是“超越一号”的核心部件。

这是中车电动与新能源汽车的一见“氢”心。

以下是当年该项目的科研骨干、如今中车电动首席专家伍理勋的讲述——

接连闯关 趟过“流沙河”

时针指向17年前。2002年的2月2日,我们接下国家863项目之一——燃料电池轿DC/DC变换器的研发重任。

DC/DC变换器的作用就是稳定输出电压,让整车保持最佳状态。

国内没有先例、毫无经验可借鉴。我们那时最擅长的是铁路机车电源研发,但这次的DC/DC变换器是要用到轿车上,体积、重量等指标要求苛刻,远高于业内当时能造出的产品。

怎么办?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做了很多样品,有外壳的、零部件的,一遍遍调参数、改设计,就想先拿个样品出来。整整一个月,我们办公室的灯没关过、人没回去过,没日没夜赶工期,终于把两项技术指标给攻了下来。

攻关不仅靠汗水,有时也靠那1%的“灵光一闪”。

为了减重,我们修改了一些部件的生产工艺,这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EMC的抗干扰能力保障、还有大功率作业下的EMC稳定性问题。

一开始,我们误以为是软件故障,全都查了一遍,什么都没发现,硬件同样如此。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我们当时考虑提高AD采样精度,没有采用数字电源,或许正是这一处理引入了干扰信号。回到实验室我把电路板一改,“奇迹”出现了,电磁兼容性问题解决。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就是抱着这股子精神气,我们在国内完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完成了“燃料电池轿DC/DC变换器”的研发。

正式装车 成就“超越一号”

我们中车电动人都有股拼劲:别人能做的,我们肯定也能做;别人做不出来的,就由我们来叩开神秘之门。

当时国家863项目引入了AB角竞争机制,即同时有A、B两家项目单位同步研发,但最终花落谁家,还得上“赛场”比拼。

2002年10月,项目验收的日子,我们还是相当忐忑。

“一次通过,验收合格!”时至今日,我仍清楚记得,那天10多位专家宣布验收结果的场景。

我们的产品顺利装进了“超越一号”。

跬步千里 抢占氢燃料汽车制高点

这次成功就像一池春水的涟漪,自此带领我们在燃料电池发展浪潮中不断向外开疆辟土。

紧接着,我们又承担了多轮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的国家863项目,经过数次的产品迭代研发,项目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到2006年,技术指标已经提升到65kW,而其重量只有10kG。

自此,中车电动建立了成熟可靠的试验验证体系,具备关键零部件的多层次研发与验证能力,掌握从元件-部件-系统的多层次的关键技术,在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等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经验。

中车电动在践行国家战略、打造氢燃料汽车产业的征程上,一路“氢”跑——

2018年5月,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12米氢燃料电池客车亮相广州,性能指标亮眼:搭载中车独有“T”动力系统,车辆补充能源时间短,续驶里程大于500km,能量转换效率大于50%,同时还具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2019年,搭载T6动力系统的全新一代燃料电池客车,将陆续交付客户运营。


相关阅读: 消息类文章 MFC转载

分享到:

声明: 本网站为冲压和钣金业内信息集合和展示平台,欢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为行业人士提供参考,文章并不代表MFC的观点。书面刊用本站及MFC《金属板材成形》的原创文章,必须获得MFC的书面授权;电子平台转载,则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对于盗版、冒名和不注明出处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后果,MFC保留追究的权利。

我来说两句(共0条评论,0人参与)注册 登录 |

  •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品牌展厅365天全天候线上展厅

推荐专题

  • 一周热点
  • 月点击榜
 

微信公众号

冲压钣金门户

扫描或搜索关注